
今天分享的是:自然资源部: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
报告共计:80页
《2024年中国海洋生态预警监测公报》由自然资源部发布,旨在让公众和各级政府了解海洋生态状况,推动海洋保护与强国建设。
2024年我国海洋生态状况总体稳定,局部海域改善。珊瑚礁、海草床、滨海盐沼、红树林等典型生态系统以优良为主,海藻场、牡蛎礁等基本稳定。监测显示,近岸海域表层海水盐度、酸碱度等指标无明显变化趋势,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浓度波动下降,浮游生物及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总体稳定。但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,沿海海平面较1993-2011年平均值高96毫米,夏季近海表层水温达同期最高,赤潮次数和面积较近十年均值增加,浒苔绿潮、海岸侵蚀等问题仍存在。
典型生态系统中,福建东山、广西涠洲岛等珊瑚礁活珊瑚覆盖率提升;大连长山群岛、河北曹妃甸等海草床面积总体稳定,山东新发现大面积海草床;辽河口、黄河口等滨海盐沼面积增加;浙江乐清湾、广东湛江等红树林面积稳定,部分区域增长。黄(渤)海候鸟栖息地(第二期)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。
生态灾害方面,2024年我国海域发现赤潮66次,累计面积11731平方千米,有毒有害赤潮39次;黄海浒苔绿潮最大覆盖面积591平方千米,分布面积54119平方千米;辽宁、山东等省发生4起局地性生物暴发事件;长江口邻近海域存在低氧现象,部分砂质和粉砂淤泥质岸段侵蚀较重。
展开剩余77%保护行动上,自然资源部推进海洋生态预警监测,形成“陆海空天”综合观测网,开展多区域监测。同时,学习推广相关实践经验,布局海洋生态保护空间,加强自然保护地建设,实施生态修复工程,累计整治修复海岸线约400千米、滨海湿地约310平方千米,推动海洋绿色低碳转型,并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,助力海洋生态保护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高忆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